愛思唯爾研究報告發(fā)現(xiàn):
中國將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
日前,國際科技和醫(yī)學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最近發(fā)布的一項研究報告《人工智能:知識的創(chuàng)造、轉移與應用》。報告稱,中國將在人工智能(AI)研究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,重要性日益凸顯。同時,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逐漸從學術界向產業(yè)界流動。
據介紹,報告中的數據不僅來自愛思唯爾旗下的Scopus數據庫等科技數據庫及平臺,還參考了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指數報告、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數據集等一些數據信息。
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內,人工智能研究在過去五年(2013—2017)以每年接近13%的速度快速增長,而在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間增速僅有不到5%。相比之下,過去五年(2013—2017)全球范圍內所有學科領域的科研產出每年的增長僅為0.8%。
在檢索分析了研究、教育、技術與媒體四大領域的共計60萬份文檔和700多個領域特定的關鍵詞后,報告揭示出了人工智能關注的七個不同研究領域:搜索與優(yōu)化,模糊系統(tǒng),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表示,計算機視覺,機器學習與概率推理,規(guī)劃與決策和神經網絡。在以上研究領域,機器學習與概率推理、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視覺的科研產出最高,增長速度也最快。
研究數據顯示,在過去三年,中國學術界吸引人工智能人才的數量遠遠多于流失的數量,表明中國正在朝著人工智能研究領跑者的目標大步邁進。2004年,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成果數量就已超過美國,如果保持當前的勢頭,中國有望在四年內趕超歐洲,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最多的地區(qū)。
報告中有關不同區(qū)域的重要發(fā)現(xiàn)還包括:國際性流動與合作的模式表明,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工作相對孤立。歐洲是人工智能科研產出規(guī)模最大、最多樣化(人工智能相關研究領域的豐富性)的地區(qū),與歐洲以外的國際合作比例及增長速度也很高。
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盡管人工智能對社會發(fā)展的影響越來越深,媒體對人工智能在道德層面可能產生的影響也有關注,但是關于人工智能道德層面的學術研究還很有限。愛思唯爾分析服務高級副總裁瑪麗亞·德·克萊恩認為:“新一代的技術(通常被統(tǒng)稱為人工智能)的確非常重要,但人們似乎沒有對其確切的定義達成共識。通過對人工智能科研表現(xiàn)的全面研究,我們希望明確該領域的動態(tài)、趨勢和相關因素,并為其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和見解。這份報告并不是對人工智能的總結陳詞,而是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并討論日益發(fā)展的共生技術的開端。”